【广东】深圳市公安局聚焦“五个环节” 强力规范公务用枪管理
广东省深圳市公安局聚焦“五个环节”
强力规范公务用枪管理
按照公安部和省厅工作部署,深圳市局党委坚持问题导向,聚焦“组织、查摆、督改、规范、效果”五个环节强化公务用枪管理,以最高标准、最严要求、最快速度,取得“枪弹库室检查、枪弹底数清晰、配枪人员评估、管理隐患整治”四个100%成效,实现“思想认识、工作作风、警务效能”三个明显转变,形成公务用枪安全管理效能与警队整体执行力“双促进、双提升”的良好局面。
一、“组织环节”坚持“快”字当头,市局党委督办,全局迅速行动。市公安局党委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。最高标准统筹推进,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,副市长、市公安局局长、市委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副组长刘国周任组长,亲自研究、亲自部署,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推动。最严要求组织实施,制定排查整治方案,明确由治安部门牵头,与指挥、政工、督察等部门,围绕“人、证、库、物、制度”五个方面,强化过程管控,对问题不回避、不遮掩,确保全面排查、彻底整改。最快速度落实落细,湛江市徐闻县“2·7”涉警涉枪案件后,国周同志立即召开全局工作会议,连夜启动排查整治工作。除夕当天,国周同志再次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,分析初步摸排情况,研究制定公务用枪管理规定及实施细则。
二、“查摆环节”坚持挂图作战,局领导带队,下查一级不留死角。成立由局领导带队,治安、政工、督察等部门组成的9个专项检查组,对全市183个枪弹库进行全覆盖的督导检查。查枪弹底数,梳理超配枪支和待报废的弹药,确保登记与实际、调拨与入账、台账与实物“三个相符”。查证件办理,全面梳理持枪证情况,逐一排查是否存在超期、遗失以及无证用枪等情形。查库室制度,重点检查“双人双锁、24小时专人值守、枪弹分离、枪弹交接检查”等工作落实。查队伍管理,深入了解配枪民警身心健康、现实表现、用枪能力等,严防不宜配枪人员领枪、用枪。
三、“督改环节”坚持动真碰硬,倒排工期,挂账推进。为确保问题得到整改,避免“前热后冷”,敢于较真、碰硬,明确整改时限、逐个挂账销号。全量拉条挂账,在突击检查阶段,组织督导检查组到一线,采取听汇报、查台账、“回头看”等方式,对配枪单位进行突击检查。逐项整改销号,在隐患整改阶段,治安、政工、督察等单位分别对各自业务范围展开指导整改,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严肃通报处理,督促问题整改。构建长效机制,在常态化检查阶段,固化“挂账式”督改机制,根据前期工作落实情况,对风险隐患进行再研究,建立民警动态审查评估、枪弹日常管理检查等制度。
四、“规范环节”坚持标本兼治,定标准立规矩,建章立制规范管理。研究制定《深圳市公安局公务用枪管理规定(试行)》《深圳市公安局配枪民警动态审查评估实施细则(试行)》等“1+8”的规范性文件,坚决堵塞管理漏洞。解决“谁来做”的问题,按照“公枪办牵头,各职责部门分兵把口”的原则,明确警种职责,构建由治安牵头抓总,政工负责队伍管理,督察负责用枪监督,刑侦负责枪弹痕迹建档,警保负责硬件建设调拨的一体化管理体系。解决“怎么做”的问题,制定配置、保管、领用和交还等环节的细则指引,针对基层反映较多的枪支调拨、证件办理、领用审批、枪弹库建设等问题,建成集“系统化、规范化、实战化”为一体的标准工作流程。解决“不会做”的问题,坚持实用实战导向,制定《枪管员工作职责》《配枪民警十不准》,制作全局配发制式流程图,让民警明白要求、守住底线。
五、“效果环节”坚持盯办到底,定期回头看,确保不反弹。坚持“该配要配、该带要带、该用要用”的工作思路,摒弃“一律入库”一刀切式的工作方法,突出服务基层、支撑一线,针对“人、证、库、物”四个方面分类施策。管住“人”,由政工部门牵头,定期开展审查评估,加强动态掌握,及时帮助化解矛盾。组织开展实弹、理论考核培训,有效提高了配枪民警安全使用意识及实战能力。盯紧“证”,由治安部门牵头,规范申办流程,提高办证效率,组织各单位全面开展证件审核工作。看住“库”,由警保部门牵头,通过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,逐库逐室开展物防技防检测,明确改造内容,提升改造效率,检测率全省最高。管好“物”,由治安、警保部门牵头,组织各单位梳理上交超配枪支弹药,集中销毁报废弹药,严控配备枪弹数量,确保枪弹“底数清、情况明”。